关闭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_行业动态_国药控股平顶山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2018年10月11日   点击:
市场动态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最新!县级医院中西药排名大变更
★赛博蓝10月2日讯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这20个中成药社区最好卖:脑心通、丹参滴丸、注射用血栓通…

★赛柏蓝10月8日讯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2020年中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
医药网9月30日讯 中国肿瘤微创科技研发与应用专家研讨会2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李志勇在会上表示,最近几年,中国医学装备行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发展较快,行业的生产型企业达到16124家,市场规模达到了6500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到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会突破8000亿元。
处方外流引爆千亿市场 零售药店、DTP药房等谁是最大赢家?
动脉网10月10日讯  处方外流及其带来的千亿元级市场,是当下万众瞩目的焦点。
政策+市场齐发力:处方外流大局已定
处方外流产生的原因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让医院回归医疗本质,弱化对处方的“独占性”。医保控费、零加成、控制药占比等政策,是医院有动力放开部分处方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处方外流既是“政治任务”,又讲“市场调节”。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慢性病用药、新特药、肿瘤药等将成为“首批”流出的处方,不仅能为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提供便利,对控制医院药占比、降低医院药房运营压力亦有好处。
处方外流承接模式及主要玩家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连锁药店最被看好:当下,政策对处方外流的主要引导方向是零售药店。
正是看到政策的积极风向,一心堂、益丰、老百姓、大参林、国大药房等上市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处方外流,强调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为处方外流做准备。
DTP药房增长最快
DTP药房具有“双高”特点:其一是处方药销售占比高,超过90%,基本上不做非处方药的销售;其二是品牌集中度高,销售排名靠前的大多是来自大药厂的抗肿瘤用药,如赫赛汀、凯美纳、修美乐、格列卫、泰瑞莎、多吉美等。另外,这些药品大部分已经进了国家或地方医保,换句话说,医保支持同样是DTP药房重要的影响因素。
目前,布局DTP药房的大致有四类玩家,包括医药工业企业、流通企业、零售企业、互联网+医药企业,较有规模的包括华润、国药、上药、柳州医药等,如华润医药DTP药房已达88家,覆盖中国超过50个城市,上海医药并购康德乐在华业务之后,也有了超过70家DTP药房。
国内DTP药房主要机构情况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动脉网据上市公司年报及公开资料测算,2017年国内DTP药房规模为130亿元左右,DTP药房规模增速高于医药零售市场增速,预计2020年国内DTP药房规模将达到190亿元左右。
院边店近水楼台先得月
通过对主要院边店的观察,我们发现很多院边店都是医药流通企业开办的。比如国药一致和上海医药:截至2017年底,国药一致下属国大药房共有医院周边店253家,当年新增53家(其中28家已开通医保),其中16家累计实现盈利;截至2017年末,上海医药有院边药房54家,新增14家。而九州通也与步长制药合作,开办九步大药房,业务方向之一就是院边店业务。
如此看来,院边店不止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么简单,而是传统的药品流通公司对处方外流这一趋势的适应。依托流通公司丰富的品种储备,以及与医院的良好连接,B2B的流通业务转变为B2C的销售业务,完成了营收结构调整。
预计未来由流通企业主导的院边店模式的潜力还将进一步被挖掘,以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等为代表的流通企业将积极布局这一方向,并探索与医药流通、器械流通等业务更多结合点。
医药电商尝试“药+医”,打造服务闭环
为承接处方外流,医药电商们在进行模式创新。比如尝试“药+医”模式,包括与互联网医院合作、收购医院、上线移动医疗APP等,“药+医”模式解决了医药电商处方来源问题,同时让用户更有黏性,“圈定”用户;再比如通过B2B、B2C、O2O多种业态混合经营,打造业务闭环;再比如向小众市场拓展、做深服务,并尝试与保险、健康管理相结合等。
概括而言,医药电商或者网上药店此前在处方药市场是“缺位”的,不仅有政策红线的因素,也有消费渠道、消费者行为的因素。随着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模式得到认可,医药电商“药+医”模式将成为主流,不仅为承接处方外流做
准备,也是合规销售处方药、获得市场增量的重要方法。
处方平台、互联网医院提供支撑
参与处方外流的另外两类玩家是处方共享平台和互联网医疗企业,它们为处方外流提供了支撑。处方共享平台指的是在医院和药店等药品零售机构之间建立信息系统,打通处方,实现处方共享;互联网医院则主要为零售药店、电商、O2O企业提供线上的医生资源,并提供电子处方服务。
处方共享平台的模式是,患者在医院完成就诊,处方共享平台与医院系统对接共享处方,处方信息通过APP、微信、网页等形式同步给患者和药店,患者可以自行选择到院内或者院外药房拿药。
某处方共享平台流程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处方共享平台、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共享,是行业承接处方外流的辅助支持,作为系统建设方、资源连接方,未来潜力巨大。
医药分开大势所趋,万亿药品市场格局生变
处方外流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市场,所以这一模式的规模很难有具体的测算数据,关于处方外流的规模计算,大致有两类估算方法:其一是渠道法,按照院外渠道的占比,大致估算处方外流规模;其二是药占比法,因为外流处方的来源主要是医院,影响医院的药占比,从医院药占比变化,也可估计行业规模。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据以上推算,2018年处方外流规模在400­900亿元之间。但是处方外流很难标准化,所以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推算过程,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另外,随着分级诊疗、基层用药放开等影响,公立等级医院的患者可能分流到基层,基层医疗机构也会成为处方外流的重要承接方。
主要处方外流承接方模式分析
                                 行业信息(2018年10月10日)
处方外流趋势下,新特药、慢病长期用药将首先从医疗机构流出,零售院边店、DTP药店由于“背景”深厚,基础功底扎实,将成为处方外流的最大受益方,而连锁药店、医药电商、处方共享平台等则各擅胜场,亦有不错的发展机会。
注:文中如果涉及动脉网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为什么诊所门诊量爆棚 村卫生室却少了?
基层医师公社9月29日讯  在乡村,大街的诊所越来越多了,门诊量不断上涨;而村卫生室却越来越少,甚至门可罗雀。
先看一组数据:据国家统计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披露,2018年1­6月,在诊疗人次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8亿人次,同比提高2.1%,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亿人次,同比提高8.9%;乡镇卫生院5.2亿人次,同比提高3.0%;村卫生室诊疗人次9.0亿人次。
单独把上半年村卫生室门诊量和诊所的门诊量对比下:诊所诊疗人次3.2亿人次,同比增加5.3%。村卫生室诊疗人次9.0亿人次,同比下降3.2%。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能看到,诊所的门诊量在剧增,而村卫生室的门诊量却在下滑(且是所有医疗机构中唯一门诊量下滑的机构)。
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
第一,村卫生室数量在严重下滑,导致总门诊量数据不理想
与2017年5月底比较,一年内,全国诊所(医务室)增加了11787家,村卫生室却减少了5101家。所以村卫生室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总门诊数据。
第二,村卫生室用药限制,诊所更灵活
自从基药政策实施以来,村卫生室只能用基药。基药实施环节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基药品种不全,基药配送不及时、部分药价高等问题,掣肘了村医用药。
相反,由于诊所没有基药目录的限制,品类齐全,即使药价微高些,但是能满足患者及时用药的需求,患者也乐于去诊所。
第三,服务重点转向公卫,导致患者流失
村医之前是以门诊量为主要经营项目,现在转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服务。
公卫工作繁琐,任务量大,为了达到各种指标,必须花费大量精力,这导致所有村卫生室都将工作中心转向了公共卫生工作,基本诊疗工作弱化了。
第四,取消输液限制,村卫生室无特色经验项目
之前大部分村卫生室还是以打针输液为主,但随着近年国家对输液的限制,尤其是抗菌药物必须备案才能开展的约束,导致大部分村卫生室都不能输液了。
这对长期以来以输液为主要盈利项目的村卫生室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而近年在诊所经营上,诊所医生更懂得服务思维,以患者需求为主,主要需求专科发展特色门诊,尤其是以中医药诊疗为主的诊所,门诊量都爆棚。